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3, 2024 星期一 微雨 24° 90%

買新盤是否有伏味?

 
     
2018/12/15 胡國威
信和華置及市建局在觀塘的「凱匯」,以年度壓軸大盤姿態開賣,由於《胡.說樓市》在售樓書公布後第二周才作出分析,不少心急讀者已即時私訊,問我們可否提前分析這個樓盤,因為他們很想知道「凱匯」有沒有伏。 的而且確,「凱匯」首批205個單位,折實即供均價17300多元,較現時仍在規劃發展的「啟德」平了三成。在商言商,大家深信「平嘢無好、好嘢無平」的道理,難怪谷友們對「伏味」兩個字有無限聯想。 樓盤伏味是否濃,不同人有不同準則。多數以開價是否偏離市價,或者以高溢價賣樓衡量,藉以評估幾年後轉售是否有市場、以及會否有蝕讓風險? 然而,這涉及市況猜測,任何時間有人看好、也有人看淡。既然如此,我們反而希望透過比較屋苑貨源,用消費者角度,看看揀樓時如何可以選得最精明。 自從一手條例實施,過去發展商用「建築面積」賣樓成歷史,現在只能用「實用面積」售樓,表面上「均真」不少。根據條例,「實用面積」包含了扣減單位「窗台面積」後的「主體面積」,以及計算「露台」及「工作平台」;較以前「建築面積」無定義,實在是清晰了不少。 然而,這是否代表「實用面積」真的實用? 我們真金白銀買下的單位,報出來的面積全數可以用? 答案非也! 最直接一點,就是「牆身厚度」是會計入「實用面積」的一部份,意味真金白銀買了厚牆身,卻實際並享用不到。 可能大家會覺得很微不足道,但實情真的試過新盤,同一屋苑500多呎單位,內櫳竟跟同屋苑400多呎單位一模一樣。消失百呎、大約等於兩間主人房面積,反映在無用的玄關走廊、及厚牆身身上。 值得一提,若牆身建於兩戶之間,會由兩戶共同攤分計入「實用面積」,但若特厚的「主力牆」設於單邊位,或沒有跟毗鄰單位連在一起,該部份牆身是需戶主獨力承擔,也直接影響「實用面積」。想深一層,「實用面積」也不怎樣實用。
(文章內容純屬作家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頁立場)
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