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5, 2024 星期日 間有陽光 27° 80%

港大倡填船灣湖 造鎮建30萬單位

2017-07-27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大學有研究報告建議政府大規模填海以增加土地供應,並考慮填平佔地一千二百公頃的船灣淡水湖造鎮,可建單位數量達三十萬個,供近九十萬人居住;報告又促請政府設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長期規劃土地發展策略機構,減低樓價波動及提升市民居住質素,又建議政府將私人擁有但閒置的新界土地,於二〇四七年到期收回,同時改變補地價機制吸引發展商發展閒置地,估計可額外釋放多一千公頃土地供應。   為解決本港土地及房屋問題,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中心團隊研究後認為,填海工程為歷來香港增闢新土地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昨日發表「增闢新土地的長遠機制與策略報告」,建議政府考慮大規模填海以增加土地供應。   負責研究的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築系教授黎偉聰指出,自一九九七年《保護海港條例》通過後,香港幾乎再沒有大型填海發展規劃,而之前所計畫推行的青洲及九龍灣(西面)兩個主要發展項目被擱置後,本港失去多達四百七十六公頃的填海土地,涉及的安置人數高遠四十二萬。   黎偉聰又以澳門及新加坡為例,指兩地都以大規模填海作為長遠的發展策略,其中新加坡現時的土地面積,就有約百分之二十來自於填海工程,故認為政府應大規模填海以增加土地供應,而非只在現有土地中覓地建樓。   他引用香港大學校友黎照昌提出,可在佔地一千二百公頃的船灣淡水湖進行填海,用一半湖面作新市鎮發展,估計可建單位數量達三十萬個,平均大小為六百五十方呎,可供近九十萬人居住。黎照昌表示,由於原來的海洋環境已被人工發展所損害,故新的工程對環境破壞相對較少;加上湖底本身有一定空間,抽乾湖水後可建設地庫,如包含商場、停車場,甚至地下鐵路。黎照昌補充,除興建住宅外,項目提供多達六千萬方呎的非住宅空間,將來更可建立大學等。   報告提到新界土地的地契將於二〇四七年到期,建議政府收回私人擁有但未開發或閒置的新界土地,但當局須改變補地價機制,給予發展商更大的發展誘因,估計可釋放多達一千公頃的土地供應。   報告又建議當局成立一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常設決策機構,為持續土地供應制定策略性規劃,定期向公眾公布長遠發展規劃的方案,相信可以減低樓價波動及增加人均居住面積,亦能避免因政府換屆或相關因素影響持續的房屋供應。   不過,身兼水諮會委員的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表示,對於填平水塘建屋論感到匪夷所思,他指,全球暖化下,全世界都在爭取水資源,提升自己的儲水能力,水諮會還研究擴大閘水區和增加水塘,認為填塘有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趨勢,「無水用和起樓,哪一樣緊要啲?」   他指,本港六至七成食水來自東江,其餘三至四成來自本地水塘,當中一半來自船灣淡水湖,「有人話買的東江水用不完,其實廣東省都缺水,只是東江水合約令本港獲優先供水,如果本港要增加東江水供應,會捱更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