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2, 2024 星期日 微雨 26° 93% 強烈季候風信號

八萬五變四萬七 切實可行

2014-01-23    經濟日報
撰文:李峻銘 世紀21奇豐主席及行政總裁 欄名:專家論市 新一份施政報告出爐後,房屋政策雖然還是重中之重,但市場的討論並沒有上次施政報告那麼熱烈。 箇中原因,其一是市民對新政府並無冀望;其二,內文並沒有太多新意,繼續「辣招」來遏抑需求,利用增加供應來滿足自住需求。 不過,本人卻認為此份施政報告中的房策比上一份來得實際、具體及可行。今次報告中明確地確立了建屋目標,10年內會供應47萬個單位,亦即是由董建華年代的八萬五,改為梁振英的四萬七。 首5年供應量難增加 雖然不少評論包括本人都認為四萬七並不足夠應付香港的剛性需求,但這個數字,在現任政府眼中,似乎已經是個極限,無論如何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始終好過只談概念。 其中,本人亦認同把公屋及居屋等公營房屋的比例提升至6成,未來10年,公營房屋會由18萬增加至28萬個單位。不過,大家不要忘記在首5年的供應量難以上升,所以10萬個新增單位都是在後5年提供,這絕對是個挑戰。 如果政府只列出上述數字,本人絕對不收貨,但今次報告還列出具體計劃,首項為重建華富邨。香港自50年代開始發展公營房屋,提供接近100萬戶居住。過往不少高齡公屋都是倚靠重建,一方面改善住戶的居住質素,也可以加高發展,提供更多更佳的公營房屋,以滿足低下階層的基本要求。 冀加快重建高齡公屋 可惜自2003年至2012年這10年間,居屋停建,公屋只有14萬伙落成,現在政府提出28萬伙,雖然比董建華年代每年五萬伙為少,但比過去也提升了1倍,值得支持,希望政府加快重建其他高齡公屋,亦希望地區人士多加支持,要重建、改建甚至加建,必會為地區帶來一定程度不便,但為了加快增加供應,似乎是無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