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20, 2024 星期一 微雨 23° 91%

建樓密度增 環團憂屏風樓 新界啟德地積比率增兩成

2014-01-16    明報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昨日於施政報告中提出,將全面在全港各區提高地積比率約兩成,其中包括啟德新發展區,料可令該區增約6800伙住宅單位。不過,在增加地積比率同時,部分地段的高度限制及密度勢將提高,有環保團體擔心,過往大受社會各界詬病的屏風樓恐重現。政府強調,港島北及九龍半島人口稠密的已發展地區的地積比率不會增加,未發展地區如新界則有增加城市密度的空間。 消息人士指出,政府提升全港地積比率,目的為增加樓宇供應,將應因個別地區及地皮的不同情况作研究,除政府地皮外,亦可能包括毗鄰政府地的私人重建地皮等。 其中擬全面檢討地積比率的啟德發展區,現時區內有約21幅未售的住宅地皮,料地積比率將由3.5至5倍,增至5.5至6倍,可建樓面料增至逾2051萬方呎,涉逾3.93萬伙單位,較原有計劃增加6800伙。另提高發展密度下,啟德料可增近463萬方呎寫字樓樓面,約相當於9座觀塘One Bay East東座的樓面,市場預計每方呎樓面呎價約5500至6500元。 政府近月早已陸續於新界地區增加密度,包括大埔及屯門等,其中早前規劃署建議改劃屯門15幅地為住宅,涉約1.08萬伙,其中5幅地的地積比率,就由1.3倍大增至3.6倍。業內人士估計,元朗南、洪水橋及古洞新發展區,亦有機會成為下一輪提高地積比的地區。 洪水橋古洞可增地積比 此外,大埔白石角2幅共約7.9公頃、原留作科學園擴建用途的地皮,政府稱因住宅需求急切,將改回住宅用地,而粉嶺皇后山亦有近7公頃土地,擬作私樓及教育發展。 惟環保團體反對政府增加地積比及發展密度,環保觸覺昨發聲明指出,認為這是在城市規劃上開倒車。環保觸覺總幹事譚凱邦表示﹕「鑑於九龍及港島發展太密,因此部分新界地區的住宅密度較低,讓市民有更佳的生活空間,現時政策違背這個方向,特首梁振英在判斷上明顯出現問題。」 學者:遵政府規定 可免屏風樓 港大房地產及建設系副教授何志榮則認為,政府在2011年實施的作業備考,對樓宇間的距離及通透度都有規定,只要遵守這些規定就能避免屏風樓。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總經理陳超國稱,政府可於地契訂明通風要求,以避免屏風樓問題再現。 環團:東鐵飽和 配套不足 不過,增加地積比將令密度提高,環團認為需與人口政策相配合,但新界區根本沒有足夠配套設施,譚凱邦舉例指出,新界交通已超出負荷,東鐵已經飽和。中銀香港經濟研究員卓亮則相信,政府可考慮各區的配套設施及交通狀况,處理增加地積比的問題,「增加兩成只是平均而言,具體要視乎各區本身的密度,或附近有沒有足夠的學校及醫院等配套」。 明報記者 廖毅然、林尚民、麥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