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9, 2024 星期四 短暫陽光 27° 58%

優化公屋政策 提升資源效益

2024-04-15    星島日報
根據房屋署資料,2023年約有13700宗一般公屋申請獲得編配單位,但當中只有約800個是全新單位,其餘約12900個單位屬翻新公屋。事實上,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上場後,已經火速啟動建造「簡約」及「永久」公屋,以滿足龐大需求,但遠水始終救不到近火。另邊廂,房屋署署長羅淑佩積極檢視現存單位是否有濫用情況,將現有被浪費的資源收回,再分派到真正有需要的人士,其志可嘉! 就打擊濫用,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公屋住戶定時申報內容的要求、深化核實住戶有否擁有香港物業的機制(利用土地註冊處資料作對比)、加強執行虛假陳述的罰則及設立物業管理公司獎勵制度以鼓勵他們積極協助處理違規個案等。有關現有的「富戶政策」,署方亦進一步作出優化,例如:縮短違規被要求遷離住戶的暫準居住期限,由最長12個月減至4個月。 「利誘」住戶交還公屋 除上述外,房委會亦建議了一些新方案,例如:(一)籌備參考警方的「好市民獎」,設立獎賞制度鼓勵市民舉報濫用公屋,倘若實名舉報人的情報成功協助房屋署收回被濫用單位,該人士可獲獎賞,房屋署署長於上月31日出席電視台訪問時透露,舉報獎金約3000元;(二)加強與內地部門/機構溝通,調查住戶是否持有內地物業,以更便捷獲取租戶有關資料,同時考慮向已登記輪候公屋的申請人,進行內地物業和資產抽查等。 房屋局落力打擊濫用公屋情況,務求將資源編配予真正有需要的人士,相信大眾贊同這理念。不過,除了申報、稽查、檢控及鼓勵舉報外,筆者認為,政府亦可考慮以「利誘」的方式,鼓勵一些現有住戶主動交出公屋,以下幾項大膽建議可供參考。 要促使公屋住戶在居屋或私人市場購置其心儀單位,騰出他們所住公屋,其中一個首要條件是他們有足夠的「彈藥」,政府可考慮提供一次性資助,協助他們成為業主。或許有人會質疑,為何要給他們資助?他們一直住在公屋里,不正是長期享受資助嗎?事實上,提供一次性資助在財務角度而言,只是將他們長期享受公屋福利之部分「資本化」,此舉分分鐘「除笨有精」。 政府面對財赤,或許一次性的現金資助會帶來某程度上的負擔,政府或可透過不同形式的減免作出資助。例如:在購買居屋時,綠表申請者(公屋現有住戶)可享有較白表申請者(合資格但非公屋住戶)有更高的折扣優惠。倘若住戶選擇購買私人住宅,政府可考慮減免他們的印花稅,從而減低他們置業成本,利用這些形式的補貼,可減輕政府現金流的壓力。 「一樓換一樓」長者移居大灣區 政府2019年12月推出長者寬敞戶全免租金計劃,若戶內所有家庭成員均為70歲或以上,並搬遷至合適的單位,可享終身全免租金。截至去年1月底,房屋署共批准了約620宗申請。沿用「資助長者安享萬年」這個邏輯,筆者有一個想法,政府可試行建立粵港兩地住房「一樓換一樓」的機制,先由香港政府購入大灣區三、四線城市已落成的物業,再以低廉或「零」租金租予有意於大灣區生活的長者,讓他們以「一樓換一樓」的模式移居,釋放原有香港的公屋予有需要家庭。相信沒有人會異議,大灣區三、四線城市生活成本低廉,醫療條件優良,且隨着高鐵通車後跨境交通更便利,適宜長者居住。 再者,在這些城市購房的成本,實在遠比在香港建造公屋單位便宜(因香港地價高且建築費貴)。截至2023年3月底,60歲以上長者住戶高達18.96萬戶(佔全港24%),如計劃有5%住戶參與,便可釋放約9400個單位,即時減輕公屋輪候壓力。 根據房委會報告,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屋單位約有82萬個,為210萬香港人(約80萬戶)提供安身之所,再加上近13萬的一般申請戶,政府須承擔十分沉重的房屋福利開支,無論市民或政府官員,應從過多角度思考去解決這結構性問題。 温偉明 嘉華國際營銷及市場策劃總監(香港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