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11, 2024 星期六 短暫陽光 有驟雨 27° 77%

何民傑:將軍澳造地 需穩定建材供應

【明報專訊】將軍澳是香港第3代新市鎮之一,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人口在當時不足1萬,再經過移山填海發展,在這約40年間,人口已增長至50萬,當然這不再新的市鎮仍要不斷發展,包括將軍澳137及132區將繼續填海造地,人口進一步上升,除了再完善交通配套及提升醫療服務之外,本地建材的供應亦應值得關注。 友人智明研究總監許楨教授一直有就新市鎮的發展作研究,筆者擔任召集人的智庫組織107動力上周便邀請了許教授在午餐會中就《將軍澳永續發展與綠色建材的未來》作專題演說。據許教授指出,連接九龍東和新界東的將軍澳,包括第137、132填海區在內,將軍澳東、西兩翼的大規模發展將持續起碼二三十年。就如位於環保大道之末、佛堂州、佛堂澳一帶的「第137區發展計劃」,土地廣闊,達80公傾,未來將會發展5萬個住宅單位,容納逾13萬人口。至於華人永遠墳場對出水域的132區,以填海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設置電力設施、建築廢料處理設施、廢物轉運站同海上垃圾站等設施。 政府應助油塘混凝土廠有序搬遷 這些房屋及發展,支撐着將軍澳未來經濟發展,亦可預期未來5至10年,未來本港的建材需求將會大幅提高,而有部分建材,基於使用特性,必須在本地生產,就如混凝土生產後須於兩小時內送到工地,需要就近生產。為配合未來發展,許楨教授建議,將較有爭議的油塘現有混凝土廠有序搬遷至將軍澳第137及132填海區,在區內大幅提高混凝土廠的生產規格、環保要求和運輸標準,包括善用海路運輸在節能減排上的獨特優勢,同時避免對穩步增長的混凝土供應量,造成困擾。 無疑油塘區的混凝土廠近期不時在媒體出現,並不時與環保署等部門短兵相接,甚至對簿公堂,這問題源於政府在回歸後將相關用地由「工業」改為「綜合發展區」、「住宅」及「商業」地帶。區內部分業主見有利可圖,自然棄工業,將土地作為起樓。不過,有關改劃卻忽視了原本早已存在的混凝土廠為地區發展的貢獻。翻查資料,位處油塘3間水泥廠,其產量合共達1,250,000平方米。一旦當區的混凝土廠因不同原因停運,難免對整體混凝土供應量造成打擊,故此,政府應協助油塘多間混凝土廠有序搬遷,這既能回應附近居民關注,亦能確保混凝土能穩定供應,推動將軍澳進一步發展。 [何民傑 錢本善]